诗词原文
秋夜有怀
唐·杜牧
正中秋初过,重阳相近时。
金茎多露滴,玉宇少尘飞。
月色侵帘冷,虫声透壁微。
遥思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有多首描写秋天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咏史诗,他的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译文
刚刚过了中秋佳节,重阳节又快要到了。
金色的花茎上露珠滴落,玉宇间少有尘埃飞扬。
月光侵入帘内带来寒意,虫鸣声透过墙壁显得微弱。
遥想故乡的菊花,应该正开在战场旁边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重阳将至的秋夜景象,首联点明时间,颔联通过“金茎多露滴”和“玉宇少尘飞”描绘了秋夜的清新与宁静,颈联以“月色侵帘冷”和“虫声透壁微”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意与寂静,尾联则通过遥想故乡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与重阳之间的秋夜景象,诗人运用“金茎”、“玉宇”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通过“月色侵帘冷”和“虫声透壁微”等细节描写,使秋夜的寒意与寂静更加深入人心,尾联的遥想故乡菊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还暗示了战争对家乡的影响,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都充满了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