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出自哪首诗?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陪京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九塞貔貅严阵卫,三关虎豹怒牙张。

风云气合君臣际,空作陪京固金汤。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九塞的勇士们如同貔貅一般严阵以待,守卫边疆;三关的勇士们则像虎豹一样怒目圆睁,准备战斗,君臣之间意气相投,共同抵御外敌,然而这一切却只是让陪都(北京以外的都城,此处可能指盛京,即今沈阳)变得坚如金汤,未能充分施展其威力。

释义

九塞貔貅:九塞指古代中国北方的九个重要关塞,貔貅是传说中的猛兽,此处比喻勇猛的战士。

三关虎豹:三关通常指古代中国北方的三个重要关隘,虎豹则比喻勇猛的守关将士。

空作陪京固:陪京指除都城以外的都城,此处可能指盛京,固金汤比喻防御坚固,但“空作”二字表达了这些防御措施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塞和三关的勇士们,展现了清朝边疆的坚固防御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诗中的“空作陪京固”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暗示了这些防御措施虽然坚固,但并未能充分抵御外敌,或者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这种情感上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在赞美将士英勇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他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对国家的安危和边疆的防御有着深刻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或驻守边疆时,有感于将士们的英勇和边疆的防御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