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满庭芳·残菊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黄花未吐,且教放、浅红深绿,又重阳、东篱下、黄菊阑珊。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关在了外面,亭台楼阁越发显得幽深,篆字香烧尽了,日影移上了帘钩,我种植的梅花长得很好,又何必非要去临水登楼赏玩梅花呢,没有人来,这幽僻的院落寂静孤独,使人感到寂寞得就像南朝的何逊在广陵一样。
梅花虽好,但怎能比得上你诗词的韵味之美,又怎能承受得住风雨的摧残呢?更何况又传来谁家悠扬的笛声,吹奏出哀怨的曲调,使人愁绪万千,不要怨恨黄花(梅花)这时还未开放,暂且放眼看一看那浅红的杏花、深绿的柳枝吧,转眼又快到重阳佳节了,东篱下的黄菊也已凋零不堪。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深秋时节在庭院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又重阳、东篱下、黄菊阑珊”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重阳时节黄菊凋零的景象,寓含了词人对岁月匆匆、美好易逝的深深叹息。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深秋时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上片通过“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等句,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下片则通过“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等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如梅花)的珍视与担忧,以及对风雨摧残的无奈与痛惜,最后以“又重阳、东篱下、黄菊阑珊”作结,既点明了时令,又深化了主题,使全词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结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一系列变故,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孤独与困苦之中,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登高赏菊的日子,但此时的李清照却孤身一人,面对凋零的黄菊,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词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限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