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这些词句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昭君怨·牡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昭君怨·牡丹》

宋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汉家天子今无恙,且把尧尊倾献,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是宋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曾经看过洛阳的牡丹花谱,只有姚黄能够独领风骚,但如果拿它与广陵的琼花相比,那姚黄就太逊色了,昔日的王侯园林,如今已变成荆棘丛生、狐兔出没的荒地,你不要再提中原的繁华了,免得让花儿也感到悲伤,汉朝的天子如今还安好,暂且把美酒献给君王,戏服已经脱下,离开戏棚,又有谁会嘲笑郭郎那长长的衣袖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洛阳牡丹与广陵琼花,以及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最后几句则借戏子的身份,表达了词人自己对于时局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这首词以牡丹为引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国家的衰败,词中“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一句,既是对戏子生涯的无奈自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讽刺,词人通过戏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国家的兴衰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这首词,既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讽刺,他也通过戏子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

《昭君怨·牡丹》是刘克庄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自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