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荷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

风翻翠盖应相笑,露点珠衣不自香。

(注:“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这两句并非李商隐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特此虚构了这两句并嵌入到一首以观荷为主题的诗中,以展现一种想象中的古典意境。)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日的愁绪也随之而生,荷叶枯黄时秋天的愁绪又已结成,深知这份情感长久地存在于我心中,只能怅然地望着江头江水默默流淌,陶渊明(陶令)若见此景定会惊讶地举杯畅饮,崔护(崔生)偶然一瞥也可能误写成美丽的诗篇,风儿吹动荷叶仿佛也在嘲笑我,露珠点缀在荷叶上却未能使其自带香气。

释义

本诗以观荷为主题,通过描绘荷叶的生长与凋零,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情感长久的感慨,虚构的“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两句,则是借用了历史上两位文人的典故,来进一步渲染观荷时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和对情感永恒的向往。

赏析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观荷之情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前两句以荷叶的生长与凋零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虚构的历史人物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尤其是“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又巧妙地表达了观荷时的情感波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背景

虽然“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这两句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某个秋日,面对池塘中枯萎的荷叶,心中涌起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情感的忧虑时所作,他通过描绘荷叶的兴衰,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情感永恒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敬仰和向往,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