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悟道
唐·玄觉
向有无中忘二见,
便于罔象通三昧。
心如明镜常拂拭,
不向人间争是非。
作者简介
玄觉(665年-713年),唐代高僧,俗姓戴,字道明,号永嘉玄觉,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自幼出家,博通经论,后遇六祖慧能大师,得受心印,成为禅宗的重要传人之一,玄觉禅师以顿悟见长,其禅风明快峻烈,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面向虚空无物之处,忘却了分别见与无见两种执着,
便能在罔象(虚妄不实之像)中通达禅定的三昧境界。
内心如同明镜一般,时常拂拭保持清净无染,
不向人间世俗去争辩是与非的对错。
释义
“向有无中忘二见”指的是在修行中超越有与无的二元对立,忘却对事物的分别执着;“便于罔象通三昧”则表达了通过超越虚妄不实之像,达到禅定的最高境界——三昧;“心如明镜常拂拭”比喻内心应保持清净无染,如同明镜需要时常拂拭去除尘埃;“不向人间争是非”则体现了禅宗超脱世俗纷扰,不执着于是非对错的修行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玄觉禅师对禅宗修行境界的深刻体悟和表达,首句“向有无中忘二见”直接点明了禅宗超越二元对立的修行要旨,次句“便于罔象通三昧”则进一步阐述了通过超越虚妄达到禅定境界的过程,后两句“心如明镜常拂拭,不向人间争是非”则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态度,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清净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韵味。
创作背景
玄觉禅师在唐代禅宗盛行之际,以其深厚的禅学修养和独特的禅风,对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禅宗修行境界的深刻体悟和感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玄觉禅师对禅宗修行要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及他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清净的修行态度,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禅宗修行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