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金山寺
宋·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棹,山僧苦留看落照。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朝游暮还尽幽胜,贪看白鹭横江烟。
僧言古有金山宝,神物护持天所赞。
潮来浪打山头碎,日暮潮回山脚转。
宝塔东分半岭云,长廊西送斜河雨。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钟。
除却金焦相伯仲,其他无此水晶宫。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节选与关键词相关部分)
除了金山和焦山可以相提并论外,其他的地方没有这样美丽的水晶宫殿般的景致。
释义
“除却金焦相伯仲,其他无此水晶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除了金山和焦山(都是江南的名山,且风景秀丽)可以相提并论,不分上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没有这样如同水晶宫一般美丽迷人的景致,这里用“水晶宫”来形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和独特。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诗特别强调了金山和焦山的美丽,以及它们与其他地方的显著差异,用“水晶宫”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突出了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这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独特审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游历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苏轼在游历过程中,被这里的山水景色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描绘金山寺及其周边风光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独特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