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屏倚朝昏碧,彭蠡帆分上下风。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湖口望庐山

宋·苏辙

庐山屏倚朝昏碧,彭蠡帆分上下风。

万顷波涛惊枕席,五更星斗入帘栊。

吴楚东南千里月,江湖西北一浮鸿。

明朝又向临川去,梦里应寻浪里踪。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宰相苏洵次子,文学家苏轼之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正言、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复州安置等职,哲宗即位后,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1086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至宰相,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苏辙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再谪化州别驾,晚年复起为太中大夫,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政治上有独特主张,文学成就亦不在其兄苏轼之下,有《栾城集》等传世。

译文

庐山如屏障般矗立,早晚都呈现出碧绿的颜色;鄱阳湖上船只的帆影在风中上下翻飞,万顷波涛让人在枕席上感到惊心动魄,五更时分星斗映入了窗帘之中,吴楚两地东南方向千里之外的月亮高悬,江湖西北方向有一只孤鸿在飞翔,明天我又要前往临川去,梦里或许还会追寻那浪里的踪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湖口时远望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夜晚船行湖上的感受,首联写庐山与鄱阳湖的壮丽景象,颔联写波涛与星斗的震撼景象,颈联写吴楚大地与江湖的广阔景象,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庐山与鄱阳湖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描绘波涛与星斗、吴楚与江湖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留恋,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过湖口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乘船前往某地,途中远望庐山与鄱阳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鄱阳湖的浩渺,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留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