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星江诸寺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星江山水甲江东,所到僧房各不同。
古木深藏云外寺,清溪遥映月边峰。
钟声忽断松风起,花影初移竹露浓。
欲问禅机何处是,心随流水去无踪。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游历广泛,善于以诗记录旅途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与寺庙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详细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见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译文
星江的山水美景在江东地区堪称第一,每到一处僧侣的居所都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古老的树木深深掩映着云雾缭绕的寺庙,清澈的溪流远远映照着月光下的山峰,突然,钟声在松风中中断,花影随着竹子上凝聚的露珠轻轻移动,想要询问禅机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却发现心已随着流水远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星江沿岸寺庙及其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宁静、清幽环境的赞美,以及对禅意深远、心境超脱的向往,诗中“星江山水甲江东”一句,直接点明了星江山水之美,在江东地区的独特地位;“所到僧房各不同”则暗示了每座寺庙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后四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深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体悟和追求。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赞美山水、探寻禅意的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听觉和触觉的体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以问句作结,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探求,又暗示了禅机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哲理。
创作背景
释绍嵩在游历星江地区时,被当地的山水美景和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所吸引,遂写下此诗,星江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众多的寺庙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闻名,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诗人通过亲身游历和观察,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文人墨客常借游历寺庙、参禅悟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释绍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