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麟可向清时见,惊鹤那於黑处藏。出自哪首诗?

生辉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祥麟可向清时见,惊鹤那於黑处藏。

——唐·李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字有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约公元890年—960年间,他出身贫寒,却自幼好学,才思敏捷,擅长诗文,尤其以律诗见长,李中的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唐代晚期至五代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他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以反映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李中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吉祥的麒麟只有在清明盛世时才会出现,而受惊的鹤又怎能在黑暗的地方隐藏呢?

释义

这两句诗以祥麟和惊鹤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祥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只有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才会出现;而惊鹤则代表着惊恐和不安,无法在黑暗的环境中隐藏自己的恐惧,诗人通过这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赏析

这两句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诗人以祥麟和惊鹤为喻,巧妙地表达了对清明政治和美好时代的渴望,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两句诗可能创作于李中生活的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向往,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清明政治和美好时代的渴望,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