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宋·陆游
老虽无闷向茅堂,忽忽还因物感伤。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较长,此段为其中关键两句所在部分,为便于解析,故以节选形式呈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虽然年老居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并不觉得烦闷,但有时还是会因为外界的事物而心生感伤。
释义
“老虽无闷向茅堂”表达了诗人晚年虽生活简朴,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但心境平和,不以为苦;“忽忽还因物感伤”则转折道出,即便如此,偶尔还是会因外界的风吹草动、世事变迁而触景生情,心生感慨。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陆游晚年生活的复杂心境,他能够安于简朴,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又难以完全摆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牵挂,这种矛盾心理在“忽忽还因物感伤”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陆游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晚年更是退居山阴,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陆游晚年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