怆怀最是兵氛后,日暮纷纷杜宇啼。的解释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兵氛满眼意凄迷,故国春深草木齐。

怆怀最是兵氛后,日暮纷纷杜宇啼。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和民族英雄,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战乱的气息弥漫四周,让人感到心情凄凉迷茫,故乡的春天已经深了,草木茂盛,最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战乱之后,黄昏时分,杜鹃鸟纷纷啼叫,声声哀怨。

释义

兵氛:指战乱的气息。

凄迷:凄凉迷茫。

故国:故乡。

草木齐:形容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

怆怀:悲伤的情怀。

杜宇: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怨,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感怀”为题,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兵氛满眼意凄迷”直接点明了战乱带来的凄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次句“故国春深草木齐”则以春天的生机盎然反衬出战乱后的荒凉,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怆怀最是兵氛后,日暮纷纷杜宇啼”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伤情怀,通过黄昏时分杜鹃鸟的哀啼,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反映了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黄遵宪作为一位外交家和政治家,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杜鹃鸟的哀啼,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切和责任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