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树色干鸟渴死。全诗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树色干鸟渴死”虽非原句,但意境相近,可视为对诗中暑热难耐情景的另一种描绘。)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令(1032年—1059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令,字逢原,初字梦得,自号汉滨老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文学家、诗人,王令自幼家境贫寒,却聪颖好学,以文章名世,他的诗作风格奇特,语言质朴而感情深沉,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便因病去世,留下诸多未竟之志和传世佳作。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消除暑热,落日却像长了翅膀般飞上山头,人们已经害怕江海枯竭,上天难道就不怜惜银河也快要干涸了吗?昆仑山的高处有常年积雪,蓬莱仙境也总有遗世独立的寒冷,我虽不能手提整个世界前往清凉之地,又怎能忍心独自离去,在那仙境中逍遥呢?

(注:“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树色干鸟渴死”可译为:平静的湖面在烈日炙烤下仿佛煮沸了一般,庭院中的树木也因干旱而失去了生机,鸟儿也因口渴难耐而死亡。)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夏日酷暑的极端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力量的无奈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昆仑之高寒与人间之酷热,以及诗人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赏析

王令的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夏日酷暑的极端情景,语言质朴而感情深沉,诗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暑热难耐的情景,而“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则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令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自身也家境贫寒,饱尝人间冷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暑旱苦热》,通过描绘夏日酷暑的极端情景,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力量的无奈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