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牛下牛不要扶,合与山中作画图。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牧牛图

朝代:宋

作者:释宗杲

上牛下牛不要扶,合与山中作画图。

雨后水边芳草绿,晴时陌上柳花疏。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杰出代表,释宗杲不仅佛学造诣深厚,还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蕴含禅理,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牛儿上山下山都不需要人扶,这场景正适合在山中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雨后,水边的芳草更加翠绿;晴天时,田野上的柳絮也变得稀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牧牛的自然景象,通过“上牛下牛不要扶”展现了牛儿的自在与驯服,同时也暗示了牧牛生活的悠闲与和谐,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和晴天时山中景色的变化,芳草更绿,柳花稀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赏析

这首诗以牧牛为题材,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诗人以“上牛下牛不要扶”作为开篇,既表现了牛儿的温顺与自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后两句则通过对雨后和晴天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与美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充满了禅意和诗情。

创作背景

释宗杲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其诗歌创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和人生哲理,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参禅悟道期间所作,在山中,他观察到了牧牛的自然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禅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释宗杲的《牧牛图》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禅理的诗歌,它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质朴的情感,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