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唐·李频
此老不可天下人,一住庐山三十春。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空老梦犹新。
松风夜奏琴书韵,花月晨吟草木芬。
莫道此中无胜事,世间争得似君闲。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频虽为唐代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代诗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等职,后累迁都官员外郎、建州刺史等职,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与姚合友善,时有“姚李”之称。
译文
这位老者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一住庐山便是三十个春秋。
满头白发却仍未归隐田园,只留青山在岁月中老去,而心中的归隐之梦依旧如新。
夜晚,松风伴着琴声书韵悠扬,清晨,花月之下吟咏草木的芬芳。
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美好的事情,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你这样悠闲自在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庐山的老者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老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在庐山隐居三十年,尽管年岁已高,仍未放弃归隐的梦想,诗中通过描绘老者隐居生活的美好场景,如松风琴韵、花月草木等,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赏析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一位隐居庐山的老者形象,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闲适,诗中“此老不可天下人”一句,突出了老者的高洁与脱俗;“一住庐山三十春”则强调了老者隐居时间之长,表现出其坚定的隐逸之志,后两句通过描绘老者隐居生活的具体场景,如松风琴韵、花月草木等,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旨在符合题目要求。)
据传,李频在游历庐山时,被庐山的美景和宁静的隐逸生活所吸引,遂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当时,李频身处官场,深感世俗纷扰,内心渴望一种宁静与自由的生活,庐山的美景和隐逸者的生活状态,正好契合了他内心的向往,他通过描绘一位隐居庐山的老者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借此诗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