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看山听水要行迟,驻策缓驱尘不起。
路入白云深处去,林鸣黄叶晚来稀。
幽禽自语人初静,野色相和日已西。
莫向此中争得失,世间荣辱总忘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流露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观赏山水美景应当慢行,手执马鞭缓缓前行,不让尘土飞扬,道路通向白云缭绕的深处,傍晚时分,林中黄叶飘落,鸟鸣稀疏,幽静的鸟儿在自言自语,人们刚刚安静下来,野外的景色与夕阳交相辉映,不要在这山水之间争名夺利,世间的荣辱得失都应忘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强调了慢游山水、享受自然之美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自己对超脱世俗、忘却荣辱的向往。
赏析
“看山听水要行迟,驻策缓驱尘不起。”首联即点明主题,强调了慢游山水的重要性,通过“行迟”、“缓驱”等词,传达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颔联“路入白云深处去,林鸣黄叶晚来稀”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深邃,白云缭绕、黄叶飘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幽禽自语人初静,野色相和日已西”则通过鸟鸣与夕阳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尾联“莫向此中争得失,世间荣辱总忘机”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忘却荣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游历山林之时,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在游历过程中,他被山林间的美景所吸引,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自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