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长阜闻鹤
唐·刘沧
人言鼓吹来诗思,鸣鹤遂闻长阜音。
秋入洞庭波渺渺,月明衡岳影沉沉。
云开远岫千峰秀,风定寒江万籁吟。
清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几知音。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854)进士,官华原尉,有集一卷,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怀,是唐代诗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人们都说鼓乐之声能激发诗兴,而此刻我听到了长阜之上鹤鸣的声音,秋天来临,洞庭湖水波浩渺无边,月光下衡山的影子深沉而清晰,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峰秀丽多姿,风平浪静时,寒冷的江面上传来各种自然之音,如此清幽的景色和心境,在人间与天上又能找到几处呢?又有几人能真正懂得这份情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联以“人言鼓吹来诗思”引出主题,说明鼓乐之声能激发创作灵感;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洞庭湖、衡山、远岫、寒江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深远的意境;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波渺渺”、“影沉沉”、“千峰秀”、“万籁吟”等,使得画面既宏大又细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过程中,也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景与情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尾联的“清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几知音”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抒发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刘沧作为一位唐代晚期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个人命运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自然美景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热爱,同时也可能对知音难觅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慨,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唐代诗歌风格创作的,但刘沧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诗人,其真实作品和生平事迹可能与此有所不同,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和想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