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郊行
唐·韦庄
春郊青绿细如丝,还记香车出郭时。
柳色依依人欲醉,桃花灼灼水初肥。
风前别后长惆怅,月下归来独掩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庄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根据关键词和题目要求构思而成。)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春天的郊野,青草嫩绿得如同细丝一般,还记得那时乘坐着香气四溢的马车出城游玩的情景,柳树轻柔地摇曳,仿佛要让人沉醉其中,桃花鲜艳夺目,河水也因春雨而变得更加丰盈,自从那次风中的离别后,心中便常常充满惆怅,每当月下归来,只能独自掩上门扉,从那以后,便不再有心去欣赏那美好的夜晚,任凭明月自西楼悄然落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日郊游的美好回忆,以及离别后的孤独与惆怅,首联以“春郊青绿细如丝”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引出对往昔出游的回忆;颔联通过“柳色依依”和“桃花灼灼”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丽景色;颈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离别后的长久惆怅和月下归来的孤独;尾联则以“从此无心爱良夜”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心灰意冷,不再留恋美好夜晚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郊游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以“青绿细如丝”来形容春草,既表现了春草的嫩绿,又暗示了春天的细腻与柔美,而“香车出郭时”则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随着“风前别后”的惆怅和“月下归来”的孤独,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低沉,尾联的“从此无心爱良夜”更是将诗人因离别而心灰意冷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诗人韦庄在某个春日里,独自漫步于郊野,看到眼前的美景,不禁想起了往昔与友人或恋人一同出游的欢乐时光,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美好的记忆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惆怅与孤独,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