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到日应相忆,万竹寒声沸百泉。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淇园竹歌

朝代:唐

作者:萧颖士

雅竹如君子,苍苍淇园姿。

清风自相引,万竹寒声沸百泉。

淇奥绿竹美,林深昼阴移。

到日应相忆,孤舟行欲迷。

作者简介

萧颖士(717年-760年),字茂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经史,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中进士第一,为天下进士之冠,授秘书正字,萧颖士性高洁,不慕荣利,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名远播,与刘迅、李峤、刘太真、元德秀、陆据等友善,均为当时名士,其诗文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优雅的竹子如同君子一般,展现出淇园中苍翠挺拔的姿态,清风自然吹拂,引得万竹摇曳,发出如寒泉沸腾般的声响,淇奥之地的绿竹尤为美丽,林深叶茂,使得白昼也显得阴凉,当我到达那里时,应该会想起这些竹子,而此刻我独自乘舟前行,心中却有些迷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淇园的竹子,赞美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雅竹如君子”一句,直接将竹子比作君子,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赞赏,而“万竹寒声沸百泉”一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声,如同寒泉沸腾,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淇园的竹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竹子赋予了人的品格和情感,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竹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得诗歌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萧颖士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名远播,与众多名士交游,淇园作为一处著名的竹林胜地,可能是诗人与友人相聚之地,也可能是诗人独自游历之所,在淇园,诗人被竹子的高洁与坚韧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竹子、寄托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