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骏终归郭隗台,登龙本出孙弘阁。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垂杨有暮鸦。

买骏终归郭隗台,登龙本出孙弘阁。

不知负国愧燕支,惟见凌云起鹄立。

自古荣华能几时,浮名浪得不如无。

何当重见中兴主,再入承明奉俎豆。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较长,此处仅选取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节选部分)

买骏马最终还是要回到郭隗台(求贤之地),登龙门原本是从孙弘阁(指高官显贵之门)开始的。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选拔和仕途升迁的深刻见解,郭隗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筑的高台,象征着求贤若渴的精神;孙弘阁则暗指高官显贵的府邸,是仕途升迁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暗示了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最终会得到认可,但也需要有合适的平台和机遇。

赏析

这两句诗语言精炼,寓意深远,诗人通过郭隗台和孙弘阁两个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于人才选拔和仕途升迁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最终会得到认可,但也需要有合适的平台和机遇,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暗示了官场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他通过咏史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这首《咏史》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通过回顾历史,揭示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并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特别强调了人才选拔和仕途升迁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真正才华和能力的认可,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