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远游
唐·杜牧
满堂击筑吾不乐,黯淡胡为赋远游。
孤馆梦回人语寂,满庭花落鸟声幽。
浮名浮利能几何,回首青山万事休。
且向花间留晚照,一壶浊酒醉方休。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满堂宾客击筑高歌,我却感到并不快乐,为何还要在这黯淡的时刻踏上远游的征途?孤独的客栈中,梦醒时分人声已寂,庭院里落英缤纷,只有鸟鸣声声幽远,浮名浮利又能有多少呢?回首往事,青山依旧,万事皆成空,不如在花间留住夕阳的余晖,一壶浊酒下肚,醉到方休。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超脱,以及对远游生活的孤寂与无奈,首句“满堂击筑吾不乐”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周围欢歌笑语形成鲜明对比,次句“黯淡胡为赋远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游选择的迷茫与无奈,后两句通过描绘孤馆梦醒、花落鸟鸣的凄清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同时以“浮名浮利能几何”的反问,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末句则以“且向花间留晚照,一壶浊酒醉方休”的洒脱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内心的苦闷与超脱、孤独与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满堂击筑”与“孤馆梦回”的对比,既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又暗示了世俗与理想的冲突,而“黯淡胡为赋远游”的设问,则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远游生活的反思与质疑,末句“且向花间留晚照,一壶浊酒醉方休”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面对晚唐社会的动荡与腐败,诗人深感无力改变,内心充满了苦闷与迷茫,他选择了远游,希望通过游历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在远游的旅途中,诗人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寂寞,对世俗名利也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