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恒产吟
宋·邵雍
园圃长成岁时酒,
栋宇高下子孙居。
用之不减亦不增,
地官锡福天官徵。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创办“安乐窝”,研习理学,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邵雍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虽未入仕,但因其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当时士人尊敬,邵雍的理学思想强调“心”与“物”的统一,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来,其学说对后世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文
园圃中自然生长的作物足以酿造四季所需的酒,
高高低低的房屋为子孙后代提供了安稳的居所。
这些财富既不会因使用而减少,也不会无故增加,
正如地官赐予福祉,天官征收功绩一般,自然平衡。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园圃自给自足,房屋世代相传,表达了对恒定不变、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用之不减亦不增”一句,强调了物质财富的适度与平衡,寓意着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和谐。“地官锡福天官徵”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地官赐福、天官考核的意象,暗示着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福祸相依,得失平衡。
赏析
邵雍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用之不减亦不增”一句,既是对物质财富适度原则的肯定,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富足。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晚年更是隐居洛阳,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与体会的结晶,通过描绘园圃、房屋等日常景象,邵雍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借物喻理,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邵雍看来,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种思想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