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龙虎如寒绳,虚无黄堂帝所凭。的释义

生辉1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龙虎山

唐·张继

束缚龙虎如寒绳,虚无黄堂帝所凭。

丹成羽化归何处,空有遗踪在岩坰。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注:生卒年不详,此仅为大致推测),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张继传世之作不多,但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译文

龙虎山仿佛被寒冷的绳索紧紧束缚,那虚无缥缈的黄堂之上,是帝王所依凭的圣地,炼丹成仙的人最终归向何方?只留下遗迹在这山野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虎山的神秘与庄严,首句“束缚龙虎如寒绳”,用比喻的手法形容龙虎山的雄伟与威严,如同被寒冷的绳索紧紧束缚的龙虎,展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力量,次句“虚无黄堂帝所凭”,则进一步渲染了龙虎山的神圣,黄堂之上,虚无缥缈,是帝王所依凭的圣地,暗示了龙虎山与皇权的紧密联系,后两句则转而抒发对炼丹成仙之人的感慨,他们最终归向何方?只留下遗迹在这山野之间,引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龙虎山为题,通过描绘龙虎山的神秘与庄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龙虎山的雄伟与威严,次句则进一步渲染了龙虎山的神圣与皇权的紧密联系,后两句则转而抒发对炼丹成仙之人的感慨,既表达了对炼丹成仙的向往,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可以推测,张继在游历龙虎山时,被其雄伟与庄严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龙虎山作为道教圣地,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张继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游览龙虎山时,或许被其神秘与庄严所感染,或许对炼丹成仙的传说有所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为“题龙虎山”,但“束缚龙虎如寒绳,虚无黄堂帝所凭”这两句诗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龙虎山题咏之作,而是根据题目要求虚构的,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而非历史记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