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虚静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冲虚澹澹廓以弘,冥茫沕穆恬无能。
万象皆从空里得,一身还向静中成。
心源本自无拘碍,物态何须有去来。
莫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历经战乱,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司空图的诗歌和诗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家之雄”。
译文
心境冲虚淡泊,广阔无边,深沉幽远,恬静无为,世间万物皆从虚空中得来,个人的修养也在静谧中达成,心灵原本就没有束缚和阻碍,外界事物的变化又何必在意它们的来去呢?不要向人间争夺宠辱,把一生的心事都托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吧。
释义
冲虚澹澹廓以弘:形容心境冲淡、虚静,广阔无边。
冥茫沕穆恬无能:深沉幽远,恬静无为,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万象皆从空里得:世间万物皆从虚空中产生,强调了“空”的哲学意义。
一身还向静中成:个人的修养和成长需要在静谧中达成。
赏析
这首诗是司空图对虚静心境的深刻描绘,首联“冲虚澹澹廓以弘,冥茫沕穆恬无能”直接点出主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颔联“万象皆从空里得,一身还向静中成”进一步阐述了虚静心境对于个人成长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性,颈联“心源本自无拘碍,物态何须有去来”则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以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淡然态度,尾联“莫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司空图通过描绘虚静心境,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静谧的时刻,对自己心境的深刻反思和描绘,通过描绘虚静心境,司空图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这种心境和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