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到死时生莫倖,事当直处曲还伸。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自警》

朝代:宋代

作者:陈抟

命到死时生莫倖,事当直处曲还伸。

几回欲问天公意,唯有青山不老身。

作者简介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老子、庄子为宗师,是内丹派别“老华山派”的创始人,他学识渊博,精通易学、相术、兵法、医学等,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陈抟一生不仕,隐居山林,以修道养身为己任,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陈抟老祖”。

译文

命运直到死亡之时才知无法侥幸逃避,事情在应当正直面对时,即使暂时曲折也会最终得到伸张,多少次想问苍天为何如此安排,却只能发现唯有青山依旧,不老不死,见证着人间的沧桑变化。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安排的深刻感悟,首句“命到死时生莫倖”指出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不应抱有侥幸心理;次句“事当直处曲还伸”则是对世事的一种乐观态度,认为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即使过程中会有曲折,后两句通过向天发问和青山不老的形象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无奈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命运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顺应天命的思想,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陈抟作为一位道家学者和养生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面对人生的种种经历和思考后所写,在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命运的反思和对正义的坚守,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精神,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