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炷灵香不诵经,兆杯签榜总欺人。出自哪首诗?

梦梦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求签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不炷灵香不诵经,兆杯签榜总欺人。

世间多少营营者,何事纷纷问鬼神。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不点燃灵香也不诵读经文,占卜用的兆杯和签榜总是欺骗人。

世间有多少为名利奔波的人,为何还要纷纷去向鬼神问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们对占卜、求签等迷信行为的依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态度,首句“不炷灵香不诵经”指出,即使不进行传统的宗教仪式,如点燃香烛、诵读经文,人们仍然会寻求其他方式(如占卜)来预测未来或寻求安慰,次句“兆杯签榜总欺人”则直接点明了占卜的欺骗性,暗示这些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改变命运,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人为了名利而纷纷向鬼神问询,显示出人性的盲从和迷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信现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表达了对占卜等迷信行为的批判,也反映了对人性盲从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忧虑,这首诗也体现了黄遵宪诗歌风格的特点,即注重现实、表达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遵宪的外交生涯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有关,作为一位外交家,黄遵宪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信仰体系,对迷信和宗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他也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信现象,如求签、占卜等,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导致人们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黄遵宪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