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宋·刘克庄
半日楼台增胜槩,千秋人事只如今。
鸟啼花落皆成趣,云卷云舒自得心。
远望青山如画里,近观碧水似瑶琴。
登临无限兴亡感,独倚危栏泪满襟。
作者及朝代: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多抒发忧愤之情,也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
作者简介: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后转师江西诗派,扬弃其生涩之弊,致力于晚唐轻清圆滑之体,他的诗风兼具晚唐体、江西派之长,而自成一家,他的词风也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且不乏佳作。
译文:
半日的时光里,楼台增添了胜景的轮廓;千秋万代的人事变迁,到如今都已成过往,鸟儿啼叫,花儿凋落,都自成趣味;云朵卷舒自如,也自得于心,远望青山如同画卷中的景致,近看碧水好似瑶琴一般清澈,登临高楼,心中涌起无限的兴亡之感,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心中涌起的兴亡之感,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首联点明登楼所见之景和心中所感,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色,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心中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首联“半日楼台增胜槩,千秋人事只如今”以登楼所见之景引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鸟啼花落、云卷云舒、青山如画、碧水似琴等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兴亡之感的无限感慨和悲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登高望远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登临高楼时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兴亡之责,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在登临高楼时,他看到了眼前的自然景色,心中涌起了对人事变迁、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登楼》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感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