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门内风烟许共寻,病馀春色与年深”,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酬刘侍郎使君(刘太真)》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酬刘侍郎使君(刘太真)》
唐·韦应物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多逃亡,小乡无居民。
杼轴空欲断,杼轴空自喧。
宾从纷何盛,樽酒乐全昏。
川泽窅无极,草木含清氛。
门内风烟许共寻,病馀春色与年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州城虽小却历经战乱而荒废,遗留下来的百姓实在困苦疲惫,大的乡邑多有人逃亡,小的乡邑则没有居民居住,织布机上的梭子几乎要断掉,织布机却空自发出喧闹声,宾客随从众多,场面何等盛大,樽中美酒让人忘却了黄昏的来临,河流湖泊深远无际,草木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门内的风烟允许我们共同探寻,病愈后的春色与岁月一同深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州城的荒凉景象和百姓的困苦生活,诗人通过描述大乡小乡的居民逃亡情况,以及织布机空转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病愈后对春色的珍惜和对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时,语言质朴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动人,诗人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变化,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时,又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淡泊,这种情感与前面的荒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在结尾处用“病馀春色与年深”一句,既表达了对病愈后春色的珍惜,又暗示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州刺史期间,为酬答刘侍郎(刘太真)而作,当时,韦应物所在的州城历经战乱,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深感忧虑和同情,在刘侍郎来访时,诗人便以此诗表达了对战乱后州城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韦应物的《酬刘侍郎使君(刘太真)》一诗不仅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百姓的困苦生活,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较高的成就,是韦应物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