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岂乏英雄姿,推毂无能专委托。出自哪首诗?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

唐·杜牧

将帅岂乏英雄姿,推毂无能专委托。

烽火照河阳,征战连天朔。

壮士拂剑去,浮云空自多。

悠悠天地阔,何处是归途。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杜牧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是唐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译文

将领们难道缺乏英雄的姿态吗?只是因为他们被无能之人推举上位,无法专心于战事委托,战火照亮了河阳城,征战连绵不断,直至北方的天际,壮士们挥剑而去,只留下天空中漂浮的云朵独自繁多,天地如此广阔无垠,却不知何处是他们的归途。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将领们的英雄姿态与无奈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军事领导层无能、战事频仍的深刻忧虑,首句“将帅岂乏英雄姿”赞美了将领们的英勇,但紧接着“推毂无能专委托”则揭示了他们被无能之人所累,无法充分发挥才能的困境,后四句通过描绘战火的惨烈、壮士的离去以及天地的广阔,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将士命运的同情。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晚唐时期军事与政治的腐败现象,诗人以“将帅”与“无能”的对比,突出了将领们的无奈与悲哀;以“烽火照河阳,征战连天朔”的壮阔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壮士拂剑去,浮云空自多”的意象,表达了壮士离去的决绝与天空的孤寂;最后以“悠悠天地阔,何处是归途”的设问,引发了读者对和平与归宿的深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唐朝已步入晚期,政治腐败、军事衰弱、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深感国家前途渺茫,将士命运多舛,于是借赠别之名,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将士的同情,诗中通过对将领们的描绘与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