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征战叹
宋朝·李暮云
宋元帅征屡无功,包荒无乃太孱弱。
铁骑空回沙漠远,旌旗半卷暮云多。
边烽夜夜照寒戍,胡马萧萧过北河。
壮志未酬身先老,长使英雄泪满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暮云
朝代:宋朝(虚构人物及朝代,因实际历史中无确切记载此诗及作者,故以虚构形式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暮云,宋代一位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的文人武将,他生于乱世,心怀壮志,渴望通过征战沙场来报效国家,但多次出征却未能建功立业,其诗词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时局的忧虑,风格苍凉悲壮,情感深沉。
译文
宋朝的元帅多次出征却未能建立功勋,宽容大度或许让他显得太过软弱,铁骑空自返回,沙漠依旧遥远,旌旗半卷,暮云低垂,边疆的烽火夜夜照亮寒冷的边塞,胡人的战马萧萧而过北河,壮志未酬人已先老,常常让英雄泪流满面。
释义
宋元帅征屡无功:宋朝的元帅多次出征却未能取得胜利。
包荒无乃太孱弱:宽容大度(可能是指对敌人的宽容或对部下的过于宽容)或许让他显得太过软弱。
铁骑空回沙漠远:军队空自返回,征途遥远如沙漠。
旌旗半卷暮云多:旌旗半卷,象征着战争的结束,而暮云低垂则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边烽夜夜照寒戍:边疆的烽火夜夜照亮寒冷的边塞,暗示战事不断。
胡马萧萧过北河:胡人的战马萧萧而过北河,象征着敌人的侵扰。
壮志未酬身先老:壮志未酬,人已先老,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悲愤。
长使英雄泪满罗:常常让英雄泪流满面,强调了这种无奈与悲愤的普遍性。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宋朝元帅征战无功的悲壮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壮志未酬的同情,诗中“铁骑空回”、“旌旗半卷”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边烽夜夜照寒戍”、“胡马萧萧过北河”则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危急局势,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虚构为宋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战事不断,作者李暮云作为一位文人武将,心怀壮志,渴望通过征战沙场来报效国家,多次出征却未能建功立业,这让他深感无奈与悲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壮志未酬的同情,虽然这首诗及作者为虚构,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