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距关一舍分茅岭,汉家铜柱高岝崿”,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沈佺期的《铜柱》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铜柱
唐 沈佺期
天涯铜柱迥,海路锦帆通。
万井金花落,千峰玉露融。
距关一舍分茅岭,汉家铜柱高岝崿。
羽檄交驰日夕闻,行人杳杳看西崦。
作者及朝代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陷宋之问被流放驩州,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沈佺期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他们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沈佺期的诗作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优美,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因才学出众而备受皇帝赏识,但后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这段经历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译文
天涯边矗立着高高的铜柱,海路上锦帆往来相通,万井之中金花纷纷飘落,千峰之上玉露渐渐消融,距离关隘一舍之地便是分茅岭,汉家所立的铜柱高耸在岝崿之上,羽檄交驰,日夕间消息不断,行人远远望去,只见西崦山影朦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和繁忙景象,首联以“天涯铜柱”和“海路锦帆”为对仗,突出了边疆的辽阔和交通的便利,颔联通过“万井金花落”和“千峰玉露融”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颈联则具体点出了“距关一舍分茅岭”和“汉家铜柱高岝崿”,强调了边疆的军事防御和历史文化,尾联则以“羽檄交驰”和“行人杳杳”作结,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行人的孤独与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边疆的壮丽和繁忙,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边疆的辽阔、壮丽、繁忙和紧张等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汉家铜柱”等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沈佺期被流放边疆期间,在流放期间,沈佺期亲身感受到了边疆的辽阔和壮丽,也深刻体会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这些经历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边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边疆防御的关切之情。
是对唐代诗人沈佺期《铜柱》一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