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古贤
唐·李商隐
下士谦恭传赵胜,王臣节义独真卿。
青衿不改前王服,白发犹随旧主行。
长策须当用嘉猷,男儿何必恋家丘。
功成自合归东省,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苦闷。
译文
下士赵胜以谦恭传名于世,王臣之中节义独数真卿无双。
青衿学子不改前朝服饰,白发老臣仍随旧主前行。
长策良谋应当被朝廷采用,男儿何必眷恋家乡的小丘。
功成名就自然应当回归朝廷,留下丹心照耀史册万古流芳。
释义
首联赞美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的谦恭和下士之风,以及真卿(唐代名臣颜真卿)的节义,颔联通过“青衿”和“白发”的对比,展现了士人对旧主的忠诚和坚守,颈联强调长策嘉猷(好的政策和谋略)的重要性,鼓励男儿应有远大抱负,尾联则表达了功成身退、留名青史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古代贤臣的谦恭、节义、忠诚和抱负,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的敬仰,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意蕴丰富、情感深沉,诗人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苦闷进行了隐晦的批判。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败,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无奈,李商隐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对时局深感忧虑,于是通过赞美古代贤臣的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也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古代贤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