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大风登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大风登城
宋·陆游
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
壮哉三城插天起,下视群山如儿戏。
穹庐种落何足数,始觉乾坤此为大。
老夫病起喜登临,危栏独倚聊自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北风呼啸着席卷原野,天色昏暗如同白昼被遮蔽,大雨如同弩机射出的箭镞,穿透屋脊倾泻而下,多么壮观啊,三座城墙高耸入云,从城墙上俯瞰群山,它们就像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般微不足道,那些游牧民族的帐篷和部落,哪里值得一提,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这天地之间的广阔与伟大,我这位老夫病愈之后喜欢登高望远,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聊以自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风大雨中登上城墙所见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山河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之力的伟大与人为建筑的雄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国家山河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开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美的氛围,诗人以“壮哉三城插天起,下视群山如儿戏”来赞美城墙的雄伟和群山的渺小,进一步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在“穹庐种落何足数,始觉乾坤此为大”中,诗人表达了对游牧民族帐篷和部落的轻视,以及对天地之间广阔与伟大的深刻认识,诗人以“老夫病起喜登临,危栏独倚聊自慰”作结,既表达了自己病愈后的喜悦心情,又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这首诗可能是在陆游晚年时期,面对国家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他登上城墙,眺望远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山河的无限热爱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