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宋 辛弃疾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料得故山猿鹤也,应笑我、未归人。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已经很久看不到朝廷的军队抗击金人了,如今朝廷里又有谁在说起北方沦陷区的事情呢?想当年,我亲自上战场杀敌,力挽狂澜,终究还是让敌人败退,成就了我万夫莫敌的威名,如今我身为汉使,却只能自嘲,哪里比得上那洋洋东流的河水,自由自在,姑且向敌人的帐篷行礼,将来总有一天会在敌人的都城将他们击败!
尧帝的都城,舜帝的土地,大禹的封国,这些神圣的地方,其中应该会有一些人,一两个以向异族称臣为耻的人吧!万里河山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那些古代的英灵在哪里?他们的壮志何时能够实现?想来故乡的猿鹤也在笑话我,笑我这样一个满怀壮志的人,却迟迟未能归去。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不积极抗金的愤慨,以及自己虽身为使者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自嘲,词中通过对比自己昔日的英勇与今日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猿鹤的想象,展现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凉。
赏析
这首词情感激昂,语言犀利,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词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英勇与今日的无奈,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通过想象故乡猿鹤的嘲笑,进一步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豪放派的激昂,又不失细腻柔媚之处,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友人章德茂出使金国而作,当时南宋朝廷对金人采取妥协政策,辛弃疾对此深感不满,他希望通过章德茂的出使,能够激起南宋朝廷的斗志,收复失地,现实却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章德茂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