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悟禅
宋·释宗杲
参禅只要见得尽,
见得尽时无障碍。
万象丛中得自由,
世间无物堪相碍。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成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禅师以弘扬禅宗、倡导禅教合一而著称,其禅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参悟禅理只需彻底明了,
一旦明了便无任何阻碍。
在纷繁万象中也能自在无拘,
世间万物都无法再成为羁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参禅悟道的境界,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彻底参透禅理,就能达到无障碍的境界,无论面对何种复杂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世间万物都无法再成为心灵的障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悟,诗人通过“参禅只要见得尽”一句,强调了悟的重要性,只有彻底明了禅理,才能达到“无障碍”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禅理的领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超越,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中,能够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不被外界所干扰,这是禅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境界,在“万象丛中得自由”一句中,诗人用“万象丛”来比喻纷繁复杂的世间环境,而“得自由”则表达了内心世界的自在与宁静,最后一句“世间无物堪相碍”则是对这种境界的总结,强调了内心世界的超越与自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禅修经历有关,作为禅宗高僧,释宗杲禅师在长期的禅修过程中,深刻领悟了禅理,达到了无障碍的境界,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超越与自由,这首诗也反映了禅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对后世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释宗杲禅师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超越与自由,也反映了禅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禅宗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