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侵梁栋馀蚀迹,鸦集泮林罢培材。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朽木吟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虫侵梁栋馀蚀迹,鸦集泮林罢培材。

风折古松惊宿鸟,雨颓荒冢没蒿莱。

时移事往人何在,地老天荒梦已灰。

独倚危栏空怅望,斜阳无语下苍苔。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后,再度起用,任宰相,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著有《梁溪集》等。

译文

虫豸侵蚀着房屋的梁栋,留下了斑驳的蚀痕;乌鸦聚集在荒废的学宫中,不再培育人才,大风折断了古老的松树,惊扰了栖息的鸟儿;大雨冲垮了荒冢,蒿草和荆棘将其掩埋,时过境迁,人事已非,那些故人如今身在何方?大地苍老,天空荒芜,曾经的梦想已成灰烬,我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空自惆怅远望,夕阳默默无语,缓缓沉入长满青苔的地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虫豸侵蚀梁栋、乌鸦聚集荒废学宫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人才凋零的忧虑和感慨,通过风折古松、雨颓荒冢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世态炎凉、人事已非的悲凉氛围,诗人独倚危栏,怅望斜阳,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忧虑,首联“虫侵梁栋馀蚀迹,鸦集泮林罢培材”以虫豸侵蚀梁栋和乌鸦聚集荒废学宫为喻,暗示了时局的动荡和人才的凋零,颔联“风折古松惊宿鸟,雨颓荒冢没蒿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世态炎凉、人事已非的悲凉氛围,颈联“时移事往人何在,地老天荒梦已灰”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尾联“独倚危栏空怅望,斜阳无语下苍苔”则以诗人独倚危栏、怅望斜阳的孤独形象作结,深化了全诗的主题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纲被贬谪或隐居期间,李纲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被投降派排挤和罢免,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动荡、人才凋零的忧虑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纲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