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横吹曲辞·出塞
唐·杨炯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草鲜。
黄沙北风起,胡雁别陇愁飞天。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犹闻汉使千堆雪,得似胡儿万点埃。
白马嚼啮黄金勒,三尺角弓两斛力。
单于若在金山西,朝来射杀五单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炯(约650年-约713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杨炯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早年曾任太子校书郎、崇文馆学士等职,他的诗文风格雄浑刚健,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抒发爱国豪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译文
边塞之下应当有许多英勇的少年,关西之地已看不到春天的鲜草,黄沙伴随着北风扬起,胡雁离别陇山愁苦地飞向天空,汉朝的天子如今神武非凡,不肯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还听说汉朝的使者像千堆雪一样多,却比不上胡人的万点尘埃,骑着白马嚼着黄金装饰的马嚼子,手持三尺长的角弓,拥有两斛重的臂力,如果单于在金山西边,早上就能射杀五个单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英勇的战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汉朝天子神武的赞美和对边塞将士英勇无畏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比汉使与胡人的数量,以及描绘战士骑着白马、手持角弓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唐朝边塞的雄壮与战士的豪迈。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唐朝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战士的英勇形象,诗人以“白马嚼啮黄金勒,三尺角弓两斛力”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战士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敬仰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比汉使与胡人的数量,以及描绘战士射杀单于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唐朝边塞的雄壮和战士的豪迈,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期,当时唐朝国力强盛,边疆稳定,但边境地区仍时常有战事发生,杨炯作为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文学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和对战士英勇无畏的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时期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的英勇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