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的解释

梦梦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松色秋霜合,松声夜雨闻。

青苔满阶砌,白鸟过松门。

应笑无成者,区区逐世尘。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之一。

译文

深山中的寺庙何时能够到达?我羡慕那些能与悠闲的云朵为邻的僧人,秋天的松林与霜色交融,夜晚能听到松涛伴着雨声,石阶上长满了青苔,白色的鸟儿飞过松林之门,我应该笑话那些没有成就的人,他们还在世俗的尘埃中忙碌奔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深山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羡慕,首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深山兰若(寺庙)的向往,以及希望与闲云为邻的愿望,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松林、秋霜、夜雨、青苔和白鸟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尾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仍在世俗中奔波的人们的同情和嘲笑。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山寺庙的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幽的深山之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鄙视,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热爱,他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看到深山中的寺庙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心生向往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向往的诗歌,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僧人,皎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向世人传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