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韦应物

养病丘园久,初归喜近邻。

遽逢五马客,暂喜一樽醇。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别君莫道君先去,我梦随君到宛陵。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善于写景抒情,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长久以来我在丘园养病,初次归来时满心欢喜地接近了邻居,突然遇到了你这位尊贵的客人(指孟郊),暂时得以享受一壶醇酒的美好时光,我想要到东林寺去寄托余生,但还怜惜我的儿女尚未成年,离别时不要说你会先我而去,我的梦会追随你到宛陵(孟郊的所在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韦应物在病愈归家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家庭责任的牵挂,首联写自己久居丘园养病,归家后的喜悦;颔联写与友人孟郊相遇并共饮的短暂欢愉;颈联则表达了想要归隐山林但又因儿女未成人而犹豫的心情;尾联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深情厚谊。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颈联“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既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儿女的深深牵挂,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感和深情厚意,尾联则以梦境作结,富有浪漫色彩,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病愈归家后,与友人孟郊即将分别时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多次辞官归隐,这首诗正是在他归隐心切但又因家庭责任而犹豫不决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与孟郊的短暂相聚和即将分别,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和人生感慨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