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华山
唐·寇准
太华三峰列峻屏,晴霄飞翠下空溟。
仙掌月明孤影动,莲花峰上晚云轻。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巴东、成安二县知县,后入朝任职,历任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等职,太宗时,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入侵,寇准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卒于雷州,追赠中书令、莱国公,谥号“忠愍”,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传世。
译文
华山的三座主峰如同峻峭的屏风一般矗立,晴朗的天空下,翠绿的山色仿佛从高空飞落至深邃的大海。
释义
“太华三峰列峻屏”描述了华山三座主峰(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的雄伟壮观,如同排列的峻峭屏风;“晴霄飞翠下空溟”则描绘了晴朗天空下,华山翠绿的山色仿佛从高空飞落至深邃的云海之中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首句“太华三峰列峻屏”直接点出华山的主体景观,三峰并列,峻峭如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晴霄飞翠下空溟”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华山翠绿的山色与晴朗的天空、深邃的云海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壮美的意境,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寇准作为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
创作背景
寇准在仕途上曾几经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览华山时所作,华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以其险峻著称于世,寇准在游览过程中,被华山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华山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寇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