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坐断竹风无暑气,乳禽鸣处绿阴多。
作者简介
高骈,唐代名将、诗人,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他生于晚唐时期,早年曾平定安南(今越南)叛乱,屡建奇功,被封为渤海郡王,后任天平军节度使、西川节度使等职,因功高震主,晚年遭到朝廷猜忌,最终兵败被杀,高骈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绿树葱茏,夏日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楼台的倒影清晰地映入了池塘,坐在竹林中,清风拂面,暑气全消;幼小的鸟儿在绿荫深处欢快地鸣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幽静与清凉,首句“绿树阴浓夏日长”点明了时令和场景,绿树成荫,夏日时光悠长,次句“楼台倒影入池塘”通过楼台倒影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坐断竹风无暑气,乳禽鸣处绿阴多”则直接描写了诗人在山亭中的感受:竹风送爽,暑气全消,幼鸟在绿荫中欢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亭的幽静画卷,诗人通过绿树、楼台、池塘、竹风、乳禽等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凉宜人的避暑胜地。“坐断竹风无暑气”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竹林的清凉,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高骈担任节度使期间,当时他因军功显赫,受到朝廷重用,但也可能因此招致了朝廷的猜忌和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或许希望通过描绘夏日山亭的幽静与清凉,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远离官场纷扰、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