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霞烘锦浪无多树,露滴金茎断送秋”的诗句出自清代诗人王闿运的《秋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秋望
清·王闿运
阁道回看秦树杪,
城楼直对海云流。
霞烘锦浪无多树,
露滴金茎断送秋。
作者简介:
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人,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早年曾入曾国藩幕府,后主讲尊经书院、衡阳石鼓书院等,晚年任国史馆馆长,王闿运学识渊博,在经学、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晚清湘籍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译文:
从楼阁的通道回望,可以看到秦地的树梢在远处摇曳;城楼则正对着海天一色的流云,晚霞映照下的江面如同锦绣般绚烂,但岸边的树木却并不多;露珠滴落在金茎(古代宫殿前的铜柱)上,标志着秋天的结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高处,回望秦地的树梢,眼前是城楼与流云相映成趣的景致,晚霞映照下的江面波光粼粼,但岸边的树木却显得稀疏,露珠滴落在宫殿前的铜柱上,暗示着秋天的即将逝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壮美。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阁道回看秦树杪”以高远的视角开篇,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次句“城楼直对海云流”则以城楼与流云相对,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后两句“霞烘锦浪无多树,露滴金茎断送秋”则通过晚霞、江面、树木和露珠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壮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闿运作为晚清湘籍文人中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秋日傍晚,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