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愁
唐·韦庄
烟柳风桃隔画楼,黄鹂紫燕也含愁。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满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更是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如烟的柳丝与风中摇曳的桃花,隔断了那座精致的画楼;就连那黄鹂与紫燕,似乎也都带着几分忧愁,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满心惆怅,这份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经悄然滑落,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幅略带哀愁的景象,首句“烟柳风桃隔画楼”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图景,柳丝如烟,桃花在风中摇曳,而这一切美景却被画楼所隔,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隔绝感,次句“黄鹂紫燕也含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黄鹂与紫燕也赋予了愁绪,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哀愁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惆怅与孤独,倚栏而望,无人理解其心境,最终只能默默流泪。
赏析
韦庄的这首《春愁》以春日为背景,却并未过多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是巧妙地借用了春日的美景来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诗中“烟柳风桃”与“黄鹂紫燕”本是春日里常见的景象,但在诗人笔下,这些美景却成了愁绪的载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诗人通过“凭阑惆怅”与“不觉潸然泪满流”的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韦庄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的破坏和唐朝的灭亡,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创作出了这首《春愁》,诗中流露出的愁绪与孤独感,或许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自己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一种感慨,通过描绘春日里的哀愁景象,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困境中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