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桂树影初清,荡漾金尊波始溅。的释义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宴集

唐·杜牧

飘摇桂树影初清,荡漾金尊波始溅。

夜色渐浓星欲晓,秋光初淡月如弦。

风前散发思悠远,酒后题诗兴未阑。

此夕相逢应不识,人间何处是桃源。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译文

桂树的影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刚刚变得清晰,金色的酒杯中酒波荡漾,开始溅起细碎的涟漪,夜色渐渐深沉,星辰仿佛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而秋光初现,月亮弯如细弦,在清风中散开长发,思绪飘向远方,酒后挥毫题诗,兴致仍未减退,在这样的夜晚相遇,或许我们都不该相识,因为在这尘世间,哪里还能找到真正的桃花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宴集的情景,通过桂树影、金尊波、夜色、秋光、风前散发、酒后题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寻找心灵归宿的向往。

赏析

首联“飘摇桂树影初清,荡漾金尊波始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桂树影的摇曳与金尊波的荡漾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示了宴集的欢乐氛围,颔联进一步描绘夜色与秋光,通过“星欲晓”与“月如弦”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颈联则转向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风前散发、酒后题诗,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不羁,尾联则以“此夕相逢应不识,人间何处是桃源”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秋夜宴集的场景,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杜牧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敏感与才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普遍存在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