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礼运颂》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

乾坤运转无穷已,万古人文在此通。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译文

鳌极(指天地间的最高处)自开创之初便已赋予了人类中正之性,上天赋予恩泽,大地滋养万物,而礼则居于其中,调和天人关系,乾坤(天地)运转永无止境,万古以来的人文精神都蕴含在这礼之中,得以贯通。

释义

首句“鳌极开先已降衷”表达了天地初创之时,便已赋予了人类中正之性,即人性本善的理念,次句“上天下泽礼居中”则强调了礼在天地人之间的调节作用,上天赋予恩泽,大地滋养万物,而人类通过礼来调和天人关系,实现和谐共处,后两句“乾坤运转无穷已,万古人文在此通”则进一步阐述了天地运转不息,而人文精神则通过礼得以传承和贯通。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对儒家“礼”的深刻阐述和赞美,他通过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强调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首句以“鳌极开先已降衷”开篇,既表达了天地初创的宏伟场景,又寓含了人性本善的儒家理念,次句“上天下泽礼居中”则巧妙地将天地与人联系起来,突出了礼在调和天人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强调了礼的永恒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不朽传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朱熹深厚的哲学功底和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他深感儒家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因此致力于儒家经典的整理和阐释工作,以期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这首诗《礼运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朱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儒家“礼”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儒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期望和愿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