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家有意寻幽侧,人在风烟惨淡中。全诗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幽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朝家有意寻幽侧,人在风烟惨淡中。

野水自闲流不尽,孤云相送恨无穷。

山前古寺钟声远,林外斜阳鸟影空。

欲问禅机何处是,落花啼鸟一般同。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深刻体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朝廷有意寻找那幽静偏远之地,而我正置身于风烟惨淡之中。

野外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不息,孤云随风飘去,留下无尽的离愁别恨。

山前的古寺钟声悠扬,传得很远很远,林外的夕阳斜照,鸟影稀疏。

想要询问禅机究竟在哪里,看那落花与啼鸟,它们本就与自然同为一体,一般无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幽探胜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题意,朝廷有意寻找幽静之地,而诗人正身处其中,颔联通过“野水自闲”与“孤云相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离愁的感悟,颈联则描绘了古寺钟声与斜阳鸟影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以落花与啼鸟为喻,指出禅机本就蕴含在自然之中,无需刻意寻求。

赏析

这首诗以寻幽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深刻体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野水、孤云、古寺钟声、斜阳鸟影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与离愁的感悟,以及对禅机的深刻领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释绍嵩的修行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美景和禅理有着深刻的体悟,在寻幽探胜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离愁别恨,这些感受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与禅理的热爱与领悟,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幽静之地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