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书事
唐·李中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园秋色正堪哀。
疏林残日啼霜鸟,
衰草寒烟锁病斋。
涴馀但觉薰香减,
书罢常愁醉墨多。
闲居日久心慵懒,
又听邻翁唱挽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江西南昌人,才思敏捷,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李中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闲适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显得萧条冷清,故园的秋色正让人心生哀愁,稀疏的树林中,夕阳余晖下,寒霜中的鸟儿在啼叫,衰败的草丛和寒冷的烟雾笼罩着简陋的书斋,写字时墨汁溅到衣服上,只感觉熏香的味道减淡了,写完字后又常常为醉后留下的墨迹过多而发愁,闲居的日子久了,心情变得慵懒,又听到邻居的老翁在唱挽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巷的萧条、故园的秋色、疏林的残日、霜鸟的啼叫、衰草寒烟以及病斋的孤寂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涴馀但觉薰香减,书罢常愁醉墨多”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懒散。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首联和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颈联通过“涴馀但觉薰香减,书罢常愁醉墨多”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懒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尾联则以邻翁唱挽歌作为结尾,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哀愁氛围。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李中可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过着闲居的生活,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