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照翠奁知恰好,更加乌带问如何。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团茶灶掩双扉。

近照翠奁知恰好,更加乌带问如何。

(注:“近照翠奁知恰好,更加乌带问如何。”这两句并非张祜原诗中的连续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宫词”中,以展现这两句词的意境,原诗中并无此二句,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尤长于宫词,他的诗作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远离故乡三千里,深锁宫中已廿年。

一曲《何满子》唱罢,两行热泪洒落君王面前。

自怜自叹春日赏花时,北窗下我独自静坐,蒲团茶灶掩藏着双扉。

对着铜镜细看容颜,觉得妆容恰好,再添上乌黑的发带,不知效果如何?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她们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前两句直接点出女子远离故乡、深锁宫中的悲惨境遇;后两句通过唱曲落泪的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她们内心的痛苦与哀怨,而虚构的“自叹花时北窗下”等句,则通过女子的日常生活场景,暗示了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美貌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前两句直抒胸臆,将女子远离故乡、深锁宫中的悲惨境遇直接呈现出来,令人感同身受,后两句则通过唱曲落泪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怨之情,而“近照翠奁知恰好,更加乌带问如何。”这两句则通过女子对妆容的细致打量,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在困境中仍不失自尊和自爱的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从张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中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张祜一生仕途不顺,曾长期寓居外地并游历四方,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尤其是对宫中女子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切的同情,他很可能在游历过程中或在与宫中女子的接触中获得了灵感,创作出了这首反映宫中女子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诗歌,这仅是一种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