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金鱼,汉武无辞穷玉杖。
寂寞高台谁共登,独倚东南天一角。
忽然天际涌蒲帆,烟波杳杳江湖白。
云涛雪浪无际涯,吴楚东南坼乾坤。
倚栏干处尽东望,笑它杞国谩多忧。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启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隐居青丘,以教书自给,明初受朱元璋召见,授翰林编修,修《元史》,后因撰写《上梁文》被朱元璋猜忌,发配苏州,后又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南京,高启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译文
我站在金陵雨花台上眺望大江,大江从万山丛中奔腾而来,山势与江流一同向东,钟山如同一条巨龙独自向西上耸,仿佛要冲破巨浪乘风高飞,江山之间互相争雄不让,都夸耀自己是天下的壮丽之地,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鱼符以镇王气,汉武帝也无可辩驳地穷尽了玉杖的威仪,然而这寂寞的高台又有谁与我共登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东南的一角,忽然间天际涌起片片白帆,烟波浩渺江湖一片白茫茫,云涛雪浪无边无际,吴楚两地东南分割着乾坤,我倚着栏杆向东望去,笑那杞国人真是多忧多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雨花台上眺望大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倚住东南天一角,笑它杞国谩多忧”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独自倚靠高台的孤独与豁达,又讽刺了那些无端忧虑、自寻烦恼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大江、钟山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金陵的壮丽与雄伟,通过引用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最后以“倚住东南天一角,笑它杞国谩多忧”作结,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自信,又讽刺了那些无端忧虑的人,使全诗在豪迈中不失幽默与讽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启游历金陵期间,当时高启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有着深厚的兴趣,他登上雨花台眺望大江,被眼前的壮丽景象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高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讽刺杞人忧天的行为,表达了对那些无端忧虑、自寻烦恼的人的不满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