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4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长安道》,全诗原文如下:

长安道

唐·韦应物

汉家宫殿接云霄,

魏国山河半寂寥。

长乐宫中云气散,

昭阳殿里歌舞遥。

玉阶寂寞坠秋露,

银烛微茫照寒宵。

长安豪贵起大屋,

日食万钱苦未足。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译文

汉朝的宫殿高耸入云,魏国的山河却已半片寂寥,长乐宫中的云气已经消散,昭阳殿里的歌舞也变得遥远而模糊,玉石台阶上秋露寂寞地坠落,银烛的微光在寒冷的夜晚里显得朦胧而微弱,长安城中的豪门贵族建造起高大的房屋,每天花费万钱却仍然觉得不满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朝的繁华与魏国的寂寥,以及长乐宫与昭阳殿的今昔变化,描绘了长安城的沧桑巨变,通过描写玉阶秋露、银烛寒宵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最后两句则直接揭示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与贪婪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批判。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长安城的繁华与寂寥时,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丰富,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贪婪,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但在这首诗中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思和批判精神,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韦应物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长安城昔日繁华的怀念,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安城历史变迁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